<div id="gmayc"><button id="gmayc"></button></div>
<div id="gmayc"><wbr id="gmayc"></wbr></div>
<div id="gmayc"></div>
<button id="gmayc"></button>
<div id="gmayc"><button id="gmayc"></button></div><small id="gmayc"><wbr id="gmayc"></wbr></small>
<div id="gmayc"><button id="gmayc"></button></div>
<small id="gmayc"><div id="gmayc"></div></small>
<small id="gmayc"></small>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十三五”煤鋼去產能基本完成未來多方合力謀求轉型發展

2019-04-17 10:58:25??????點擊:
  “十三五”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 
  孟瑋說道,2018年,國家發改委會同去產能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堅持以“破、立、降”為主攻方向,持續推進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供給結構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近三年來,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效顯著,尤其是鋼鐵行業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未來將從之前的以“量”為主轉向高質量發展。 
  去產能成效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就鋼鐵行業而言,化解過剩產能五年任務已在三年內提前完成。 
  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于勇表示,全國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5億噸,提前完成此前5年化解過剩產能1億至1.5億噸的上限目標。目前,市場環境明顯改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有效緩解,優質產能得到發揮,企業效益明顯好轉。 
  據悉,上述目標是于2016年印發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提出。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中國已累計化解鋼鐵產能超過1.2億噸,占總任務上限目標1.5億噸的80%,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又去掉了3000萬噸。這標志著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五年任務提前完成。 
  此外,官方數據顯示,近三年鋼鐵行業一直在去產能,但是,2018年粗鋼、生鐵產量同比去年都有增長。 
  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苗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鋼廠運營情況較好,在這個背景下,鋼廠既會保利潤,也會保生產。 
  也有專家指出,1.4億噸的“地條鋼”產能在2017年被徹底清除,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今年鋼鐵產量持續增長,與取締“地條鋼”之后正規市場需求增長因素有關。 
  煤炭方面,“三去一降一補”持續見效,2018年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的目標任務也完美收官。 
  據悉,多省完成年度目標。根據已經公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18年12月19日,山西退出煤炭產能2330萬噸、河北退出1401萬噸、黑龍江退出1279萬噸、內蒙古退出1110萬噸、貴州退出1038萬噸。此外,河南、陜西、甘肅、山東、江西、廣西、福建等分別退出煤炭產能超百萬噸。上述省份均已完成2018年既定目標。 
  根據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為8億噸,2016-2017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目標,兩年已合計退出產能5.4億噸。加上2018年完成的1.5億噸,基本實現了8億噸煤炭去產能目標三年“大頭落地”的目標。 
  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崔玉娥說道,全國范圍內,2018年在生產運營的煤炭行業去產能數量與之前兩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從目前了解到的各省份退出產能數量來看,多省份完成既定目標甚至超額完成。2019年到2020年,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任務量相對較少。 
  中研普華研究員薛圳揚指出,2018年是我國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入推進的一年,去產能、穩定煤價、釋放優質產能等各項措施持續推進,對我國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去產能成效顯著,供給側改革的政策重心轉向建立動態平衡的長效機制;煤炭產量繼續增加,消費穩步改善;煤價高位震蕩,多項政策出臺平抑煤價大幅波動,煤企業績持續向好;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投資仍處低位。 
  尚存諸多問題 
  以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為標志,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如今已經近3年。 
  煤炭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在過去幾年中,煤炭行業一大批低端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已經退出市場,剩下一些“硬骨頭”要啃。同時,也面臨著先進產能供給不足的問題。 
  崔玉娥也談道,煤炭行業去產能的3年里,前期退出產能集中在“僵尸”產能和半停產狀態的產能,產能退出時比較容易,人力成本和退出壓力不大。但是,隨著去產能的不斷推進,2018年去產能的步伐就開始縮小了,淘汰的都是在生產的企業,可能會是生產運營比較落后的產能,這樣涉及到人員安置、企業轉型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所以,2019年去產能總量不會超過2018年,主要是著力結構性優化產能為主,通過先進產能有序增加,實現落后產能盡快退出。2019年到未來幾年,退出壓力還會越來越大。 
  薛圳揚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煤企在去產能過程中,在職工就業安置方面仍存在許多難點,如資金短缺難以支撐職工安置是多數煤炭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企業內部分流轉崗安置崗位少、公益崗位和社會保障兜底安置崗位少、自主創業難;此外還存在再就業能力培訓的問題、煤企辦社會問題、穩崗補貼發放問題、職工內退問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失業保險領取門檻過高等問題。 
  同時,局部地區短時煤炭供應問題也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一些取暖用煤較多的地區自給能力下降,從省外調入煤炭制約因素增多;一些傳統的煤炭凈調出省逐步演變為凈調入省,煤炭主產區隨著就地轉化力度加大、運輸瓶頸制約,煤炭調出量增速放緩,區域平衡難度加大。產業布局的新變化,增加了煤炭有效供給的難度。此外,關閉退出煤礦的債務處置問題也是去產能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煤炭行業相比,雖然鋼鐵行業完成了目標任務,但行業尚存亟待解決的問題依然難以讓人輕松。 
  薛圳揚指出,鋼鐵去產能“大考”雖已提前結束,但今后行業仍面臨諸多考驗。鋼價高位運行,在利益驅使下,大小鋼廠蠢蠢欲動,試圖擴張產能,鋼鐵產量也在持續增長,去產能成果亟需維護。 
  與此同時,京津冀地區和一些密集地區產業布局和區域布局過于集中。其中,京津冀地區面積占全國的22%,但是集中了全國25%的鋼鐵產量,單位面積的鋼鐵產能強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且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因此,優化布局刻不容緩。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被視為鋼鐵行業的頂層設計方案。其明確指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前10家產能集中度為60%到70%,其中包括3至4家8000萬噸級鋼鐵集團,6至8家4000萬噸級區域型鋼鐵集團和一些專業化鋼鐵集團。 
  苗鵬指出,目前看來,我國的產品結構不夠合理,鋼鐵進口量較多,而且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進口產品以板材居多;同時,產能結構不夠合理,從新增產能來看,以板材產能居多,其中,熱卷板產能為主。 
  尋求高質量發展 
  針對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崔玉娥建議,未來煤炭行業的發展應該走出一條安全高效清潔的路子,達到國家的環保標準。同時,通過整合兼并重組,實現上下游產業鏈貫通,實現自動化、機械化、集中化,提高質量。 
  薛圳揚指出,隨著煤炭行業發展方向的轉變,未來煤化工,清潔煤等發展將成為煤炭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和新的支柱,隨著煤炭開采利用技術的提高,也有機會為煤炭行業帶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的平臺。 
  談到鋼鐵行業未來發展,苗鵬認為,國家對鋼鐵行業大的政策方向是穩定的,新增產能不會有太多批復,更多會以產能置換來實現發展。 
  苗鵬認為,目前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已經完成,大力去產能的階段基本結束。未來可能會過渡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再清除一部分落后產能。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副處長文剛表示,鋼鐵方面去產能已取得一定效果,下一階段需鞏固去產能成果,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控新增、嚴禁以任何名義備案新增任何冶煉產能。 
  于勇指出,2019年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將從化解過剩產能轉向防范已化解產能復產,從產能總量調整轉向產能結構優化、布局調整和兼并重組。 
  薛圳揚建議,未來兩年鋼鐵工業結構調整重點是從質上推進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從全國范圍內的鋼鐵去產能向以減少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產能和產業布局調整轉變。推動重點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合理引導電爐煉鋼發展;加強行業規范管理。 
  在鋼鐵產品高質量發展方面,應圍繞為“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這一目標,不斷提升質量,以滿足下游用鋼行業提質提標、升級換代的需要。鋼鐵企業要通過科技創新把握未來鋼鐵工業工藝、技術、產品發展方向,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與裝備,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自拍_亚洲日韩av无码一本到_青青青国产免a在线观看_国产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